这里先给出UGC的定义:
UGC(User)是指用户生成的内容,流行于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Web2.0概念。 与UGC对应的是PGC(全称:),一个互联网术语。 指专业制作内容(视频网站)、专家制作内容(微博)。 它也被称为内容的个性化、视角的多样化、传播的民主化和社会关系的虚拟化。
——来自百度百科
因《我一个人醉》而走红的MC天佑,被传被挖角到身家2000亿的小火山视频。 而他并没有独自离开。 网上盛传,他还同时从抖音带走了近100名网红。 微博上出现了一张疑似挖角的价目表,每张收费一百万。 是的,直接掀起了一场短视频的盗猎大战。 面对这场恶战,抖音变得越来越冷静。
无独有偶,面对平台一哥阿冷的挖角,微信的反应也差不多。 微信CEO唐嫣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平台上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开始习惯通过视频来表达自己,记录生活。 这种寓教于乐的视频内容和大量普通用户出于社交目的的自然分享,共同建立起丰富的内容生态,让我们更有效地满足微信用户与人互动的核心诉求。
微信看似因直播收入暴涨,但小易选择通过加入短视频来突破用户基数和在线时长的天花板。
从抖音和微信的回应可以看出,他们都明白,要做一些不同于微博“维系大V和粉丝关系”的事情。 既然这是微博所擅长的,它的定位就是帮助“普通人表达自我、记录生活、分享生活的平台”。 从定义上看,他们都更倾向于发展UGC短视频平台,而不是与微博争夺PGC内容平台的地位。
从UGC的商业价值分析
UGC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只是一种手段。 我们从UGC的商业价值来分析这背后的目的:
1、提高用户对平台的依赖度
面对被平台挖走的抖音,虽然很清楚平台的网红只是带来内容和用户量,但关注网红到其他平台的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不是很高,但都跟着他们偶像走来走去,偶像走了,用户的突然流失是必然的。
因此,抖音将自己定位为“帮助普通人发声”的UGC平台,找到了真实的用户需求。 他们关注到了底层草根用户的表达欲望。
然而,主流社交媒体并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比如微博的本质就是“维系明星与粉丝的关系”)。 抖音的出现,给了他们一个获得存在感的平台,用户对抖音产生了依赖。 ,是对这个平台的真正依赖,而不是对某个网红的忠诚。
但是,如果抖音过于关注草根用户,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内容调性低,盈利难度加大。 比如一些国际大品牌要投资新闻流媒体视频广告,肯定会优先选择明天头条。 还是美拍,不是抖音,为草根代言。
2. 增进社会关系和社会效率
每个用户都是内容的生产者。 在平台对用户内容的宏观控制下,这必然会发展成为用户关系密切的社区,因为它们都是基于特定类型的内容,基于特定需求发布到平台上的。 内容。 比如全民K歌、抖音(虽然笔者使用后发现抖音对普通用户的要求比较高,也有文章将抖音定位为PGC产品)等。因此,这类平台的用户自然也有同感个人兴趣偏好,群体之间更容易形成共识,在平台上也会更加活跃。
对于微信这样一个用户量足够大的平台来说,让普通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提高开放社交关系的社交效率,是其用户量(8520万月活)能够持续增长的原因突破天花板。
3.建立社交关系链
当用户只消费双向内容时,他们不会主动维护自己的社交ID。 即使用户为了回复和关注而注册账号,也是低质量的账号:没有头像,没有个人描述,没有动态。 对于平台本身来说,不利于了解自身的用户群体,不利于下一步的商业决策。
比如明天头条,无论是日活跃度还是在线时长,其绝对体量都非常大,而且由于是新闻资讯平台,用户上头条完全是为了内容消费。 没有社交ID,这成了今日头条最大的软肋。
今日头条加入UGC短视频,确实是为了弥补这个弱点。 无论是今日头条的火山小视频还是抖音,都是通过降低用户生成内容的成本来鼓励用户发表作品。 用户一旦发布了自己的作品,势必会很好的运营。 拥有自己的社交账号,从而在平台上建立社交关系链。
UGC产品设计逻辑
针对不同的平台,开发UGC内容社区的目的不同,但产品本质上应该符合一定的设计逻辑。 下面读者就UGC产品设计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个产品的概念是指他要创造什么样的用户价值,满足用户什么样的需求,比如沟通需求。 所有其他工作都基于产品的核心概念。 (摘自《结网》)
从产品概念的定义开始,方法不是说“让我们做一个卡拉OK软件”,而是概念的子结构。 摒弃方法,首先要关注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基于此,我给出以下5点UGC产品设计逻辑:
1、清晰的用户画像
必须用几个明确的关键字来描述用户组。 虽然后期平台可能会通过多种方式拓展业务,但对觉醒群体的描述一定要清晰抽象,因为这样的用户群体能够理解平台的主要内容,形成普遍共识。
由于UGC与PGC在内容分发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PGC平台主要向用户推荐“优质”、“优秀”的内容,而UGC平台则越来越倾向于推荐这些有趣甚至是普通人制作的有些有趣的内容。 粗略的内容,内容尽可能贴近目标受众。 因此,清晰的用户画像对后续的内容分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抖音为例。 “村民”、“低文化”、“恶搞”等标签基本可以描述平台用户的特征。 这个明确界定的群体,有着相似的背景和价值观,更容易形成共鸣。 该平台的主要守夜人可以创建个性化的短视频。 新用户进入首页即可看到基调基本一致的内容(搞笑、美女慢摇等),可以快速了解平台的玩法和内容风格。
2.增加生产成本
我把用户的内容制作成本大致分为三部分:体力成本、技术成本、人才成本。
体力成本:虽然发布文章需要付出敲击按钮等体力劳动,但制作内容时会有体力消耗。
技术成本:制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才能制作出内容。 比如唱一首歌,就需要掌握跳舞的技巧,唱歌就必须掌握街舞的技巧。 这项技能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掌握。 . 此外,一些文章还提到了完成本技术解读所需工具的成本。 比如唱一首歌,你需要麦克风,甚至可能还需要耳机、剪辑软件等等。
人才成本:这些人才包括你的智力、创造力,甚至外貌、体型等等,这种激励是天生的,否则明天就无法改变。
在上述成本中,按照成本的加权顺序,存在“物质成本<技术成本<人才成本”的关系。 人才成本往往被视为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就像在一些直播平台上,用户往往更像是一个优质的主播。
每一个内容导向平台都必须有这三个成本,只是成本比例不同,而这个成本比例直接影响到UGC平台的用户基础。 事实上,增加技术成本,甚至是人才成本,都可以极大地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
具体例子有很多:
比如很多照片社区通过算法对图片进行深度处理,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拍出”优秀的照片。
比如印象,通过添加滤镜、水印、文字等,可以让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图片顿时有了意境,增加了用户拍照的体力成本(不再需要长时间等待某一时刻光影效果的时间)、技术成本(软件中有很多模板供大家参考,但也有很多效果特别好的滤镜供大家选择)。
再比如美图秀秀,通过特别好的美肤算法,降低了用户的人才成本。 你是单眼皮吗? 来P双眼皮; 你的耳朵小吗? P大吧; 你的皮肤很黑? P白。 . .
事实上,这些平台都在试图通过降低用户的生产成本来鼓励用户在其平台上生产内容,事实证明这确实有效。
(印象中的照片)
3、有效的上升通道
在UGC社区中,大部分用户只是出于兴趣发布内容,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这种内容能赚多少钱,或者说,在UGC社区提供内容很难赚到足够的钱。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让用户常年在你的平台上提供内容,你必须满足他们的核心需求:获得存在感。 UGC内容平台更多的是建立社区。 只有满足了用户表达自我的需求,这个平台才有意义。
在这些情况下,平台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有效的向上通道(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向上通道也可以通过非物质的反馈来搭建,说白了就是可以廉价获得大量的内容)形式),典型的做法是为用户提供粉丝,或者将用户的内容放在推荐页上。
如果平台一年到头只能让用户在精神上给自己打气,很难长期做到这一点,也很难支撑起足够强大的生态系统。
4、合理的分配形式
通过之前已经明确的用户画像,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内容传递到用户眼前,如何将用户生产的内容推送出去。
对于需要兼容不同音调的平台,去中心化显式选择可以更好地化学分离音调。 相反,需要训练的个性化推荐无法快速识别新用户的兴趣,容易导致用户流失。
比如贴吧的情感俱乐部和兴趣栏,调性差异很大,一个词条很难做到完全兼容,只能通过用户的主动选择来区分。
5. 充分的用户研究
完成以上产品设计考虑后,产品的原型已经大致成型。 但是离真正的用户还是有点距离,尤其是在控制目标用户的需求上。 有没有定义虚假需求的情况? , 这个时候做一个完整的用户调查对验证你的意见会有很大的帮助。 真实用户的实际考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设计错误或误解。
概括
每个平台的情况不同,所以产品的设计逻辑不一定相同。 为此,平台需要根据UGC平台的商业目的来选择UGC的设计逻辑和发展路径。
TAG标签: